年末大片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
开 播 在 即
总导演来给大家“剧透”精彩内容啦!
○
○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从上海电视台到青海果洛,路程是2776公里,海拔则从4米上升到了4100米。
路漫漫其修远兮。
若非纪录片这份职业,我们又怎会有机会跋涉千里、拜见格萨尔呢?
对做纪录片的人来说,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个绝好的题目,宏大、神秘,且不曾被其他纪录片同行全面描绘、有拍不尽的大好风光。
但是,这个题目,对于纪录片来说,也艰难无比。
它凝结着藏族同胞千百年来的情感和信仰,代表着藏民族历史文化的最高成就,它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格萨尔是谁?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什么?
150分钟的片长,怎能说尽2000万字的史诗?
我们聚焦什么?我们如何表达?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片头
赋
穷尽之心 洪荒之力
2017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重度雾霾。8点,我们就齐刷刷站在四川博物院库房前,等开门。这里藏有目前国内格萨尔王绘画最为完整的一套——11幅清代的格萨尔唐卡。因为珍贵和脆弱,它们被深锁仓库。虽然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和请求,但是可以给我们拍多少、怎么拍,馆方始终没有松口。
在四川博物院门口等待
此时的我,对于拍到这些唐卡心中并无把握,却抱着必胜的决心。(此处省略过程5000字)下午15:30,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我梦寐以求的唐卡终于被徐徐摊开,它如此精美艳丽,它对我们的片子何等重要。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片段
四川博物院所藏格萨尔唐卡
对于此片,我们饱含穷尽之心,用尽洪荒之力。
格学领域最权威的嘉宾、已知的最重要的抄本刻本、最遥远的寺庙,摄制组从来没有主动放弃过任何一个。天道酬勤,寻找中时有惊喜相遇。
此心何止于前期拍摄,或许难以想象,文稿、音乐、剪辑等等环节是更加艰苦、穷尽的过程。格萨尔的导演们早就熟悉了片子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藏文的音节、每一处音乐的转换、每一条字幕的位置,那是因为这处处都凝结着我们反反复复的心血。
比
沉得下去 拔得出来
杨恩洪是中国社科院权威的格萨尔专家,采访她的时候,她告诉我,1980年代当她去藏区拜访格萨尔艺人时,对方的一个提问让她记了一辈子:“你说格萨尔是人,还是神?如果你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你就研究不好我们的格萨尔这个事情。”
采访杨恩洪
醍醐灌顶。当我们今天来讲述《格萨尔王传》,我们以怎样的视角?汉族人对于藏族文化的好奇,甚至猎奇吗?绝对不是。
在这片雪域高原,格萨尔仿佛存在于每一方山水和每一株草木之间。这里的人们说,高原的雪山是他的身躯,高原的河水是他的血液,高原的风则是属于他的呼吸。
摄制组在拍摄雪山
我们十数次深入藏区,经历风雪、走过四季,是为了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情感、信仰,是目睹《格萨尔王传》如何通过千百年来的反复吟诵,成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但同时,我们也一次次地从这里出来,以更大的视野,去看待这样一部史诗为何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人类文明共同的基因:关于正义、关于勇敢、关于梦想,关于爱。
拜访法国格萨尔研究学者
当我们看到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崇拜同一位英雄,看到法国吉美博物馆珍藏着与四川博物院唐卡犹如孪生姐妹的格萨尔唐卡,当我们在90多岁的法国学者家中看见她的格萨尔研究著作,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一份超越民族的人类文明遗产。
我们浸润其间,爱的深沉,这是纪录片人的情怀;我们跳脱开来,视野广阔,这是纪录片人的站位。
兴
诗意的表达 文学的关怀
我参与过诸多不同类型的“大型纪录片”:《渡江记》《教育能改变吗?》《银发汹涌》《喀什四章》《上海100》《广富林猜想》《浦东传奇》等等,它们有的明快、有的细腻、有的酷炫、有的厚重、有的尖锐。我无意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纪录片”,我相信每一个不同的题目都需要属于自己最准确的表达,对于电视而言,这种表达包括了画面、节奏、解说、音乐、字幕等等。
这就像每一束插花需要一个合适的花器,每一种茶需要一个自己的杯子。
格萨尔呢?
格萨尔深入藏地最多的一个摄影,是我拍《喀什四章》时的好兄弟冯铁彬。
摄影冯铁彬
他拍着胸脯向我保证:“我一定给你拍得很美,把喀什那会儿没达到的镜头都给你补上。”
我心怀感激,却说:“我要的不是形象片的那种美,是诗意的美。”
“具体点。”(内心OS:说人话!)
“辽阔、苍茫、悠长。比如,我要表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你给我拍什么感觉的画面呢?”
“我好像有点懂了。”
蓝天白云、青草繁花是我们认识的最美的雪域高原,它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但这是全部吗?绝不是。我们更想展现的是真实、严酷的高原,高冷苦寒,人与自然休戚相关。所以,才会有英雄格萨尔王和史诗的诞生。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剧照
从纪录片的层面上,我们追求一种文学性,这种文学性并非词藻的华美,而意味着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思想性的追求。他的结构,他的节奏,他的舒朗,他的沉静,以及赋、比、兴。
从容、镇静、力量,这是一部安静的纪录片。虽然,现在似乎不太流行。
摄制组在雪域高原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终于要播出了,这是我遇到过的最艰难的一次创作过程,我们经历了好几轮格萨尔的四季,我们拥有春夏之明媚灿烂,更多的时候是经历秋冬的无尽高冷。途中我曾茫然、沮丧、自我怀疑,却终究没有放弃。这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段苦行,就好似在辽阔高原的一场漫长跋涉。
感谢格萨尔这个选题,感谢纪录片这份职业,我早就不是那个只走在法国梧桐下的上海姑娘了,一部部不同的选题给了我不同的人生,他们累积在一起,才成了今天的我。
出品人
宋江涛 王建军 高韵斐 周贤安
总监制
陈雨人 李夫成
项目统筹
王贵成 武良桃 赵 华
卢 强 黄 智 龙仁青 马 军
学术顾问
朝戈金 降边嘉措
诺布旺丹 杨恩洪
文学策划
耿占坤
创作总监
康健宁
总导演
李 涛 刘丽婷
总撰稿
李 涛
导演
史嘉年 董洁心 张艳芬
前期导演
周卓昊 张俊洁
摄影
冯铁彬 朱 骞 毛皓宇
常无忌 黄日华 张小米
陈 曦 李永安 丁长滨 汪明斌
灯光
邵国亮 木 白 孙 鹭
录音
黄白寒 周圣乐 李 静 吴人豪
航摄
汪明斌 丁长滨 黄日华
王 锋 郑佳音 贾 鑫
摄制统筹
王 锋 柯丁丁 张伟强 肖 鸽
剪辑
施 栋 陆 宽 陈河元 平哲斐
合成
施 栋 徐一峰
特效包装
陆 宽 闫 林
调色
王斯其
音乐编辑
沈汉村
资料
马成兄
导演助理
金 翔 于梦圆 张梦楠
张轩赫 张 瑜
音乐总监
张大为
作曲
张大为
Frank Braun(德国)
Andreas Gundlach(德国)
女声独唱
倪 霓
演奏
亚洲爱乐乐团
指挥
刘 峥
合唱
西安学友合唱团
合唱指挥
谭艺安
解说
谭江海
藏语片名题字
拉孟
协调联络
祁存红 杨永琦 田春元 周少恒
李梓语 周羚源 薛 蔚
任芮昀 田孟玉
境外联络
孟 英 单嗣平 邵子懿
宣传推广
王 颖 任 一 毛薛红
宋佳琳 吴人豪
海报设计
毛薛红
行政
冯 越 应姗珺 沈玮祺
版权
冯颖杰
编务
韦芳明
法务
丁冰
藏语翻译
龙仁青 德 拥 华阳措
慈诚丹增 普布德吉 吴海波
法语翻译
潘越平 周倩雨 吴佳佳
英语翻译
董玲俐
制片人
刘丽婷
总制片人
李 涛
监制
陈 琪 金 强
▼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
12月29日-31日 20:30
上海纪实频道
爱奇艺
同步播出 敬请期待